工作动态
信息来源:宁波民盟 信息作者: 发布日期:23-04-14 阅读次数: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口腔健康是反映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民盟市委会常委、主任医师应彬彬是最受患者青睐的口腔科医生之一。作为宁波市首位口腔医学博士,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院士,他一直在以自己先进的理念和高超的技术,为老百姓守护好口腔这一生命健康的“门户”。
近年来,应彬彬团队的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显示,原宁波市第一医院口腔医学STEM排名分别位列全国第35和全省第3!
十多年来“有口难开”,如今终于柳暗花明。30多岁的岳琳(化名)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除了个子比较矮,看起来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然而,三年前,当她第一次来到应彬彬的门诊时,她正深受颞下颌关节粘连的困扰。原来,岳琳12岁时在家里磕到了下巴,磕得比较严重,导致她一直张不开口。由于当时家庭经济困难,加上父母不够重视,岳琳没有被及时送医诊治,此后嘴巴就一直没能张开,进食也遇到困难,平时只能吸食一些流质食物。吃饭的“门户”打不开,营养自然就跟不上,这也让岳琳很难像正常孩子一样长高。
“这位患者在我们医院做了详细检查后,确诊颞下颌关节粘连,颌面部畸形。她本来长得挺清秀的,但因为这个毛病造成下颌骨发育不良,导致她的整个容貌看起来有些奇怪——面孔是成人的面孔,下巴却像小孩的下巴。”应彬彬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吸食食物,岳琳的门牙逐渐蛀掉,整个口腔环境十分糟糕。
看着深受疾病折磨的岳琳,应彬彬很难想象她这些年是怎么撑过来的。为了帮她早日摆脱痛苦,他很快召集团队内的相关专家,一起为她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得到了患者的同意。
首先要做的,是帮岳琳解决颞下颌关节粘连的问题,应彬彬用的方法是他擅长的“牵张成骨”技术,这项技术在骨科中运用较多,可达到延长骨骼的目的。通过“牵张成骨”技术,应彬彬团队帮岳琳成功分离了黏连的关节,并帮她慢慢延长了颌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岳琳的嘴巴终于能够张开了,脸型慢慢恢复了正常,人也胖了许多。
“经过我们治疗后,这位患者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更自信了。不过,到现在为止,她的治疗还没结束,预计再过两三个月,我们还要帮她做牙齿修复。”
据了解,应彬彬团队是宁波市最早把“牵张成骨”技术用于颌面部畸形治疗的团队之一,目前,该项技术在省内的口腔领域中应用得还比较少,应彬彬团队在这项治疗中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实力都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面骨碎成“鸡蛋壳”,幸得医生妙手拼接。据了解,应彬彬主任医师主攻口腔种植和口腔颌面外科。其中,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他尤其擅长颅颌面整复、口腔颌面缺损修复重建、口腔微创手术等。
“现在,我们正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化技术,来更好地治疗患者。”应彬彬举例道:“比如借助三维模拟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面部结构,这对我们开展地包天、小下巴、龅牙等正颌外科面部轮廓整复术具有很大帮助。”
据介绍,应彬彬带领的团队是宁波最早开展正颌外科面部轮廓整复术的团队之一。近年来,除了各种常规病例外,他们还成功治疗了不少复杂病例。30岁的赵宇(化名)曾是一名工人,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在厂里干活时意外被机器砸到面部,整张脸当场就变了形。被工友紧急送医后,他被查出面中份粉碎性骨折、颅底损伤。
“影像学检查发现,这个小伙子的面颅骨已经碎成鸡蛋壳一样了,这么严重的面中份粉碎性骨折,我之前也很少遇到过。”应彬彬说,当时情况比较紧急,他们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很快为他进行了钛网植入+坚固内固定术。
由于骨折严重,手术过程中,医生要先将碎裂的骨头像“拼图”一样整合拼接起来,再用钛网小心翼翼地将其固定住,期间不能有丝毫马虎,不然可能导致患者的颅脑进一步受损,整个手术过程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在三个多小时的持续努力后,应彬彬等几位医生终于为赵宇做完了手术。而手术的成功也为赵宇日后恢复脸型打下了重要基础。
“如果年纪轻轻就毁容了,那我以后的人生该怎么过?”这是赵宇的心声。如今,虽然他的治疗还没结束,脸型也还没恢复到理想状态,但他已不再像刚受伤时那么心灰意冷,“多亏了应医生,我还能看到希望。”他说。
事实上,在为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应彬彬也遇到了不少励志人物。比如前面提到的岳琳,十多年不能张口,却凭一双手打拼出了自己的事业;又如一位患舌癌的语文老师,乐观地告诉应医生自己切掉舌头后,即使不能再教语文,也还可以教画画……应彬彬坦言,这些患者给了他很多能量,而他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医术,也正是想更好地回应他们那期盼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