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务交流

民盟北仑职高支部积极开展盟社共建案例总结

信息来源:宁波民盟  信息作者:邬红波  发布日期:14-10-17  阅读次数:

发挥优势 互促共赢  积极推进盟社共建

——民盟北仑职高支部积极开展盟社共建案例总结

 

“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为响应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 “协作共建”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民盟北仑职高支部和中共高河塘社区党支部把双方需求与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协作共建、互促共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合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深化北仑区中共基层组织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协作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民盟北仑职高支部以协作推动创新,以共建促进发展,通过搭建一个平台——“民盟北仑职高支部与中共高河塘社党支部协作共建平台”,取得“服务群众送实惠、参政议政增活力”两项进展,助力缓解三个问题,即农民失土、离乡、进城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打造“四个一批”盟社共建新成绩,即组建一批服务队伍,建立一批长效机制,开展一批系列活动,获得一批社会赞许

一、创新理念,方向定位上有新高度

(一)整合力量,结对互促建平台

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北仑唯一一所全日制职业中学,在校师生人数4000余人。学校开设了机电、旅游、物流、服装四大类专业,设有北仑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北仑成人教育培训点两个基地,拥有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专业等优质资源。

北仑职高所处的高河塘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拆迁安置型社区,汇聚了20个部分拆迁村的2320户征地安置居民和近1820户来自全国各地的住户。社区居民文化差异大,素质参差不齐,失地待业多、临退休人员多、闲来无事者多、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居民互动少。

2006年起,民盟北仑职高支部就与中共高河塘社区党支部开展协助共建,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盟社共建平台。民盟北仑职高支部立足学校师、生、教、产的优势,提供文化、社交、技能培训等常态化社会服务,推动基层文明风尚的形成;社区发挥社会实践一线优势,让盟员及学校师生了解群众、深入群众,促进知行结合。

(二)明确目标,推进两项进展

协作共建目标明确,旨在“服务群众送实惠、参政议政增活力”上取得新进展。为确保实现两项进展,一是凝聚力量共育文明道德新风,把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作为重要任务贯穿到“协作共建”活动的始终,推动基层文明风尚的形成。二是凝聚力量共保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加强服务基地和服务团队建设,帮扶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三是凝聚力量共促基层协商民主。通过共建平台,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呼声,参与事项协商,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细化任务,助力破解三大难题

高河塘社区拆迁安置户多、外来务工人员多,普遍存在着失土、离乡、进城的一系列问题困扰。

协作共建以北仑职高培训基地为依托,以优质教学为保障,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开展技能培训,扩展失土农民就业选择机会;通过志愿者等团队载体,非遗传承、文体比赛等社区活动,丰富离乡农民精神生活,扩大居民互动广度,增强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通过社区综合应急、文化惠民、绿色交换、雨后彩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推动进城农民“人的城市化”。

二、招贤纳士,队伍建设上有新活力

(一)打造一批志愿队伍

2010年,在高河塘社区建立志愿者实践基地,合作组织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目前已形成了品牌化、长期化、基地化等工作模式。

一是长期化运行志愿者活动,建立招募、注册、选拔、培训、考核、表彰管理体系,形成较规范的“协会-总队-支队-小分队”梯级服务体系。加强教师指导制度,一个志愿服务组织配置一名指导教师。通过民盟北仑职高支部努力推动,目前有校级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1支,学部级青年志愿服务支队3支(机电、物流、旅服青年志愿服务支队)。

二是品牌化推进志愿者项目推出各个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如 “爱心红”志愿慈善队、“橄榄绿”志愿环保队、“魅力紫”志愿表演团、“活力橙”电器维修队、“微笑蓝”礼仪服务队、“E时代”电脑维修队、“领航者”爱心物流队。塑造出“绿色环保”、“爱心行动”、“温馨互助工程”等一系列亮点品牌。

三是基地化建设志愿者载体。通过签订协议、挂牌授旗等形式与高河塘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社区志愿负责人担任小分队指导教师,配合区域志愿工作。同时,以志愿服务工作项目为载体,系统规划出一段时期、一定领域的志愿服务内容。目前,“绿色行动”志愿者项目、“爱心”工程项目、“一助一”结对项目等活动已初具规模。

(二)共建一个人才银行

以“让学校培养人才,‘银行’储备人才,社区提供平台,居民享受服务”为宗旨,2009年,在高河塘社区成立“人才银行”。下设四个分行,分别为“爱心银行”、“学习银行”、“服务银行”、“快乐银行”。

广泛吸纳社会各类能人、充分挖掘学校各种资源,服务社区发展。快乐银行吸纳了擅长模特、茶艺、插花、调酒、舞狮表演师生及具有文体才艺者,为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银行利用学校名师、技师、民师工作室资源,推出同心文化讲师团,为社区各类培训班、市民学校、假日学校老年大学、剪纸社、书画社等培训指导;爱心银行由热心社区服务的志愿者组成,定期开展敬老院常态化服务、重阳节系列活动、爱心义卖等活动;服务银行主要由学校各种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组成,他们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经常到社区开展服装修改、技术咨询、电器修理、心理辅导等活动。

三、深耕细耘,载体建设上有新跨越

(一)技能培训平台

民盟北仑职高支部依托北仑职高校企合作平台、技能培训中心优势,结合企业需求和失土农民的就业意向,合理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先后开设了数控、物流、服装、保洁、家政、安保类等广受欢迎培训项目20多种。几年来,共培训农村后备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近200 名。不仅培养了会数控车、服装制作、家政服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也培育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为我区物流、服装、机械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和“和谐家园”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文化惠民平台

    助力推动社区文化广场、市民学校、图书馆、民俗陈列馆及社区网站、社区文化礼堂、浃江风情馆、笼式足球场项目、老年人门球场等文化平台发展,依托社区青年互动空间、邻里读书会、文化节、文化联盟、四点钟学校及草根讲堂等长效活动促进文化惠民。

一是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智力支持,帮助指导剪纸社、舞蹈队、足球队等20余个社会组织队伍建设。二是为社区的学习平台以及各类活动场所的运行提供人才保障。三是为社区惠民工程提供内容服务。组织人员和活动内容充实社区的文化平台,开设休闲文化培训,举办科普、健康教育、法制宣传、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公益活动。

(三)雨后彩虹行动工程

民盟北仑职高支部组织师生充实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结合高河塘社区 “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优势,开展雨后彩虹行动工程。

一是以宣传服务为途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组织职高学生开展防灾知识宣传简报比赛,并把获奖作品分发给社区居民;配合社区利用宣传窗、LED电子屏幕、广场展板、生命长廊等传播工具向居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联合移动公司建立信息呼叫平台,每周定期向居民发送防灾减灾短信提示。

二是以培训教育为手段,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为社区居民开展形式不一的减灾避灾培训活动,讲解防台知识;倡导社区居民、师生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联手举办世界减灾日”防灾减灾晚会;组织居民观看《超级台风》、《后天》等灾害类影片。

三是以实战演练为驱动,掌握减灾避灾技能。配合社区开展包括应急响应、紧急疏散、灭火演习等环节的消防应急演练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防御各类灾害的活动,开展“文明驾车”、“文明行走”劝导活动。

四是以防疫行动为屏障,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开展灭鼠活动,在小区广场、垃圾箱、车库、居民住宅楼等重点区域投放鼠药,张贴学生制作的精美温馨提示语。在34月份,开展灭蚁行动,营造最佳的小区环境。

四、务实为民,活动开展上有新亮点

(一)一系列充满热情的公益环保活动

一是开展11绿色交换活动。每月中旬开展“低碳共分享,快乐齐交换”的11绿色交换活动。社区居民和学生将不用的参考书籍、教育读本、衣服、玩具等闲置品,平时积累的报纸、饮料品等废弃物进行兑换或者低价出售,或向社区工作人员兑换绿色小植物,共同建设节约型社区、环保型学校。通过11绿色交换活动,社区居民和学校师生可以进行一次自己的个人仓库大清理,让旧物找到自己合适的新主人,用废物换绿色植物。

二是组织绿色服务行动。组建绿色服务志愿队,下辖清洁社区卫生、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倡导居民垃圾分类三个小分队,每个月开展“整治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绿色服务行动。开展清洁社区卫生行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收拾绿化带的垃圾,清理宣传窗和灯箱等地的小广告等。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向社区居民发放自己制作的绿色环保倡议书、 “五水共治”等宣传手册,组织绿色环保公益展示,呼吁参与绿色服务行动。倡导垃圾分类,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手把手教居民学习垃圾分类,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准确丢放垃圾。目前,已有4000余人次参加绿色服务行动,分发宣传物品余件,起到了教育一个学生,转变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会的作用。

(二)一系列贴近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

失土农民特别是4050年龄段的农民普遍有 “人过四十不学艺”,“安守农门、不跳龙门”,“种田保险、转移冒险”等想法,通过大力宣传、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失土农民”参与培训、实现转移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转”为“我要转”。

一是“菜单式培训”模式。民盟北仑职高支部根据社区建立的失土农民信息库,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和培训需求制定形式活、渠道宽、效果好的“培训菜单”,供农民朋友选择,再根据失土农民下的“菜单”确定培训课程。针对“4050”人员和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员,开设了钳工、营业员、保洁、保绿、保育、家政等课程;针对年纪轻、有一定文化的人员,鼓励其参加文秘、财会、计算机、数控等培训,提倡其参加学历再教育。

二是“订单式培训”模式。利用北仑职高与众多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发挥现有的培训中心优势,及时全面了解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并以此来确定培训内容,通过“企业参与、订单培训”的模式,着力形成培训有方向、就业有门路的良好格局。同时高河塘社区积极协调企业将已经参加培训并顺利结业的的失土农民纳入招工范围。这样不仅缓解了企业招工难难题,也激励了失土农民参加再就业培训的热情。

三是“现场示范培训”模式。把课堂搬到社区及相关企业车间,老师当面演示传授和现身说法。如在社区广场开展西式面点制作培训,零距离面对面教学,分类培训饼干、面包、蛋糕等各类西式糕点制作,通过“看、听、做、品”的方式,不仅提高失土农民的学习热情,也宣传了失土农民培训政策。

(三)一系列亲近生活的居民文化培训

利用学校专业优势开展社区休闲教育培训。共建以来,共推出16门课程,编写教材2部,开展插花、茶艺、巧手布艺、西餐制作、时装秀、化妆、礼仪等培训30多次,培训学员300多人次。这些培训提高了居民生活品位,缓解了社区居民工作压力,转变了居民生活方式,建立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模式。在北仑区社区教育教材评比中,民盟北仑职高支部员董飞红等与社区联合开发的社区教育教材《巧手布艺》与《家庭西餐制作》分别获二、三等奖。《家庭西餐制作》已入选2014年浙江省社区教育优质课程。

此外,学校积极开发网络学习资源,目前有140571 件包含所有旅游、机电、物流、服装、财会、心理健康、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学科的教案、课件、视频、论文、网络精品课程等数字化校园资源,为社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民生工程添砖加瓦。

(四)一系列洋溢青春气息的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开展了系列社会活动。活动广泛分布在慈善、环保、表演、维修、礼仪、爱心、文化传播各个方面。

在文化传承方面,北仑职高是北仑区非物质遗产传承基地,民盟北仑职高支部利用这个优势,开展非遗传承系列活动,如手把手辅导假日学校学生剪纸技能、各色茶的冲泡方法;与社区剪纸社、老年大学等居民切磋剪纸技巧、虎头鞋制作工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传承传统文化。

在文体活动方面,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节”文艺晚会、闹元宵活动、“情满高河塘,共筑中国梦”等节庆演出。在社区文化广场推出礼仪服务、模特表演、茶艺表演、插花表演、调酒表演等活动。协同开展“共建杯”乒乓球、羽毛球友谊赛等体育活动。

在社会公益方面,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宣传法律知识、文明城市创建、防火知识、饮食卫生知识等,并参与打扫社区卫生、服务孤寡老人等活动。如定期服务周贺孝仁敬老院、开展 “文明驾车”、“文明行走”劝导活动、开展“让爱在你我间传递”爱心义卖、 “齐聚快乐假期,共享绿色童年”假日学校、“陪老人畅游家乡河”。

盟社共建以来,形成了共谋社区重大问题、共管区域社会事务、共解重点难点问题的良好共建氛围,多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还是你们记得我,我刚想着入秋了能买条睡裤,你们就给我送来了”这是敬老院一位老人对我们的贴心话; “我长大了也要学习茶道”这是假日学校一位小朋友们的感想;“今后要努力深入社区、服务居民,为推动社区和谐发展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是一位参与共建盟员的表态;“要加强与社区联系,建言献策,助力社区发展”这是区内一位领导对民盟北仑职高的殷切期望。今后,民盟北仑职高支委会一如既往加强与社区合作,深化协作共建,落实“共同参与谋划社区重大建设问题、共同协商重大事务、共同协调解决重大难题、共同参与民主监督、共同走访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五个共同”机制,按照“有计划、有制度、有载体、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果”“六有”标准,推动共建活动取得新的实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