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行动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信息来源:宁波民盟  信息作者:夏 真  发布日期:13-08-19  阅读次数:

――记宁海“同心”假日学校公益暑假班

  

2013年的夏天,722日。宁海同心假日学校公益班热热闹闹地开学了。

 

这一天,对宁海城中小学13岁的蒋达旺来说是特别的一天。爸爸去世后,他和妈妈相依为命。不幸的是,不久前,妈妈也下岗了,每天东奔西走忙着找工作,更加无暇顾及儿子,作为家中独子的他,看着妈妈辛劳忙碌的背影,变得很沉默。上学期末的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我最怕_____,他填的是孤独。孤独,不仅是指没有人陪着他玩,更是内心的一种无依靠的恐慌。暑假到了,我该怎样度过这个长长的假期呢?他不止一次悲哀地想,许多孩子盼望着的美好暑假在他心里却成了漫长乏味的代名词。然而,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被推荐进入了同心假日学校,他惊喜地发现,在这里,有着与他一样的33位小朋友,他不会孤独了。他们将一起读书,做作业,玩游戏,学画唱歌,享受与往年不一样的快乐的暑期生活。

“这个学校有三个特点:一是学生家庭必须贫困,二是教师必须是党外人士,三是不收一分钱。”这是我们在“同心假日学校所在的党外人士服务中心这个干净整洁的会议室落座后,民盟宁海总支副主委王宁芳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说的第一句话。

是的,这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有的家庭困难,有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是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全都是来自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优秀教师;这里不收一分钱,连学生们手中的一切教学用品,也都是无偿提供。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公益性暑假班。

 

    一、 一个创意引发的爱心接力

也许,这个动人的故事得从民盟盟员潘伟春说起。

潘伟春的家乡在贫困闭塞的山区,就近4个村的同年级小学生拼在一起,也只有一个小班。那时的家庭孩子比较多,一般都有四个上下,许多农户无力供所有孩子上学,缀学的事常在发生。每每看到小伙伴们因家庭困难退学,她心里总是很难过,从此心中埋下了帮助贫困孩子的良善的愿望。

   今年的4月中旬,由于工作需要,她从学校调到了宁海统战部下的党外人士服务中心工作,当她里里外外走了一圈,看到服务中心的硬件这么好,又有那么多优秀党外人士,一个蛰伏已久的金点子突然跳上了脑海:如果利用这些资源,办个公益的暑假班,为我县的留守儿童与贫困儿童提供暑期免费教学,坚持下去不是挺好的吗?潘伟春是个急性子,她立即打电话将自己的想法与民盟宁海总支副主委王宁芳商量。

  王宁芳被宁海的民盟盟员们戏称为“内当家的”,因为她这个副主委分管组织,民盟总支的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几乎都是她在操办。她立即意识到了这个金点子的价值。全国农村有一个亿左右的人外出打工,宁海则有12万之多,如何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宁海又有几个相对贫困的山区,许多从大山里出来进城的孩子急需帮助,我们民盟的主要成员都是来自教育文化界,办这样的公益班,义不容辞。然而,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工作已经让她历练成了一个深思熟虑的领导,她对急不可耐的潘伟春说,办班,急需要的是师资,你还是得先摸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潘伟春迅速联系了她熟悉的盟员与教育界的政协委员:陈明纲、陈滨、牟晓丹、薛海涛、徐建利、祝菊红、娄群亚、叶亚珍......她一个个地打电话,言辞恳切地发出邀请:“你们能出任首期的暑假班教学吗?”老实说,邀请时她有点忐忑不安,毕竟,这些都是宁海的大名人,他们的时间都是可用“一刻值千金”来形容的!出于她的意料,电话那头一听说是帮助留守儿童与贫困学生,二话不说,都一口答应。

有了师资,王宁芳与潘伟春更有底气了,于是潘伟春将这个创意向宁海政协副主席、宁海统战部部长张水仙汇报,张部长一听,马上答复:”这个建议好,我将在下周一部里会议讨论后答复你。”很快,答复来了:统战部大力支持。由县党外人士服务中心牵头,县关工委、县教育局一起参与,共同创办公益性的假日学校。 
  信心大增啊!经过多次的协商,最后定名为宁海县“同心”假日学校。

同心,我想,是取“各党派同心同德”之意吧!各方动员起来,联手为我们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撑起一片关爱的天空!

因为是做好事、善事、实事,多部门牵头的复杂事情也变得一路绿灯。县党外人士服务中心腾空了三楼的大健身室,请人把墙壁粉刷一新买了50套课桌椅、一个大讲台桌。为让孩子们有一个舒适凉爽的学习环境,又专门购置了空调。当然,阅览室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局专门为此购了5000元的新书,我们去时,正是课间休息时间,好多学生都捧着一本书正看得津津有味,手中的书全都是崭新崭新的。几个部门分工明确:教育局负责学生的落实,很快,一份由各校班主任推荐的名单到了潘伟春手里。最后核实工作是她的事,为了确保来的人确是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她一个个打电话确认,有的还登门调查,最后定下了符合条件的33个。最让潘伟春担心的安全工作由关工委挑重担。他们专门聘请了4个退休教师,每天,都会有2个教师早早到校把守大门,每个学生送达、接走时都要家长签字。 
  这场爱心接力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惊奇。教育局基教科的方仲儒科长感慨万分说:“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办成,真不容易。”

 

     二、  冰糖葫芦、向日葵与金鱼

一场快乐的公益教学就这样有声有色地展开啦!

担任水墨画教学的陈明纲老师无疑是这次被聘请来的教师中最年长的,但是从他矫健有力的动作,从他中气十足的说话,从他无限活跃的思路,你无法相信他已经70多岁。他的头上有着许多炫目的光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浙江中国画家协会会员、宁海书画院秘书长,但是更出名的是他一向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他这个秘书长一分工资都没有,一做居然就是十几年,每年过年,他还会邀请上一批书法家去各个社区义务写春联送温暖,一做又是十几年;连宁海退休的盟员订报纸这样琐碎的事,他也不厌其烦做得一丝不苟。

这次他本来是约定要去景德镇画瓷瓶的,他在那边很受欢迎,几乎每年暑假都要去,对方出的价格也很可观。然而,听说这里要为留守儿童及贫困孩子办公益班,他毫不犹豫辞了那边的项目。

一上课就给他出了难题,一调查,33位同学,学过水墨画的一个都没有,几乎是零起点啊!不过这难不倒教学经验丰富的他,他教过潘天寿艺术幼儿园的孩子,也教过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他总有办法让你很有成就感。中国画不就是点、线、面吗?于是,他先让大家画一条直线,画呀画的,画直了,再让大家画圆圈,大家很认真地又画圈,果然画圆了。第二节课,他就让大家将这直线与圆圈串在一起--哈,成了冰糖葫芦啦!孩子们全乐啦!一个上午就这样热热闹闹过去了!

第二次上课,让大家将圆圈与线条合成向日葵,一大一小,每人画两个,他幽默地告诉学生,大的是你妈妈,小的就是你。这一说,孩子们画得格外用心啦!有人画不好,很难为情,他笑咪咪地再发一张纸给你,让你重新画。最后30分钟,他要求大家画金鱼,画一个圆,点上眼睛,几根尾巴可以随意变化,听着一点也不难,大家画得兴致勃勃。到后来,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都画得挺像回事了。

我们后来看到了他们准备第二天展出的画作,嗯,圈是圈线是线,真的很不错!这可是这些孩子平生第一次的画展呵!

牟晓丹碰到的问题与陈明纲老师一模一样。原来她想,上合唱吧,合唱最容易最简单。谁知调查后发现,33个学生没有一个人参加过学校里的合唱,只有一个人举手说:我在合唱队里朗诵过。这回答真是让小牟老师哭笑不得。更糟的是大部分人音准概念一点也没有。教他们打拍子,你推我搡谁也不敢上来,学生中有一组三胞胎,她让这三姐妹上来,没想到最小的那个死活不肯上,还是做姐姐的一把将她抱了上来,闹得哄堂大笑。那天牟老师是带着6岁的女儿一起来上课的,6岁的女儿在一边都看会了,都已经会打这个歌的拍子了,而这些学生教了半天,一支歌只唱会了三分之一。

那天回家后,小牟的心里难过了好久,她想,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在家里都没有能受到过很好的重视,我一定要在这里教会他们自信!一定要教会他们合唱--哪怕只有一支歌!于是她向小潘提出增加课时,一点一点地教,耐耐心心地教。

果然,当暑假班结束前一天,我们去看望他们时,全班同学已经能像模像样地合唱《梦中的卓玛》,上来打拍子的正是三胞胎中的姐姐叶霄霆。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海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美术名师、宁海县政协书画院画师陈滨担任的是素描教学。这个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已经在美术界颇有名气,却并未沾染上所谓艺术家的习气,平时倒有点书生意气,人长得干干净净的,连已经开了十来年的车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一向喜欢一是一二是二清是清浊是浊,哪怕是烧菜他都不喜欢将杂七杂八的东西煮成个大杂烩。这种品性影响到他的美学观,他的作品里从来没有喧哗,倒常常显得恬静而又有层次。他说他从来没有将自己定位于一个艺术家,而是将画画当作一种兴趣。这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真是一种难得的美德。

5月底,他接到小潘电话,第一感觉这是件大好事,所以一口答应了。放下电话才想起本来假期已经排满了计划,要画一些画,要去当评委,还答应了朋友要去讲一些课。

不过这一切与这个公益班相比都可以放下了。他不是一个很看重钱的人,他笑说,目前,钱对他而言还不是太需要。

那末,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他认为,是帮助这些可爱的特别的学生。

“他们从来没有机会与条件去参加各种培训班,我也许无法在短时间内教会他们什么技巧,但说不定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若干年后也许会发芽。”当说着这句话时,他望着我们的眼睛里是满满的深情。

他就是抱着这样纯朴美好的信念开始了他的教学。我看过他的教学视频,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上很放松,他让他们感受物体的美,他指着放在讲台边的一棵盆景的叶子让他们学习观察,不断观察,静下心来观察、将最有特征的东西找出来,世界上,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

这些道理孩子们都听懂了吗?我不知道。观察,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学的课目,不仅是画家,不仅是作家,每个人都要学会观察,因为观察是让你放下自己,放下杂念,体会对方,体会美。这不仅是一种写作画画的方法,更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态度!懂得观察的人能打开心灵,走出自我,拥抱世界。仅仅两个半天,对一个从未接触过美学少不更事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也许他们要化上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体会这一课。

但是不容怀疑的是,他们都很喜欢这个大哥哥。这个大哥哥总是很温和很耐心,而且,他给他们好几个人画了速写。而且,还签上名,将这些速写送给了他们本人。拿到速写的孩子,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兴奋雀跃像只小鸟,没有拿到的孩子,眼都红了--羡慕嫉妒恨啊!呵呵!

 

     三、明年我还想再来!

“你明年还想参加吗?”

这是暑假班结束时的一份调查问卷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被调查者几乎清一色的回答是:“明年我还想再来!” 
  一个月的时间飞快而过,公益暑假班就要结束了。临结束的前一天,我们来到了宁海县党外人士服务中心。孩子们正在上唱歌课。见到我们进去,立即有机灵的跑了上来依在我身边要求合影。我还没有反映过来,几乎是几秒钟时间,半个教室的男孩子全都跑上来啦!全都拥在我的身边!他们开心地大笑着,有的还调皮地做着POS。人太多了,女孩子们挤不过来,灵机一动,高举着她们做好的手工花塞到我的手里,姹紫嫣红,一会儿功夫,我的双手都快捧不下了!

陪同的几位老师全乐了,说:嘿!你看,现在他们多活跃,一个月前,他们全都是垮着个脸,眼睛不敢看人,问话不敢大声回答,闷葫芦一个。

孩子们变了。真的变了。

12岁的李秀浓长得秀秀气气的,6岁时父母离婚,她跟着父亲过日。谁知父亲得了病,一病五年,没有人能照顾她,好心的姑妈只好将她带在身边。姑妈在城里打工,承包了一个小小的麦饼摊。暑假到了,姑妈正为如何安排她发愁,接到老师电话说可以进公益班,真是又惊又喜。孩子可从来也没有进过培训班呢!更让她放心的是,第一天上课回去,秀浓就高兴地告诉姑妈:我交到好朋友啦!以后每天放学回家,她都会兴奋地告诉姑妈许多新鲜事:老师都很亲切,尤其是英语老师,她向来都不喜欢英语课,可是在这几天里,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英语。

  看着孩子变得开朗活泼,姑妈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激。当班主任潘伟春前去家访时,她连声说你等一等等一等,等五分钟就好!然后飞快做了两个大麦饼,一甜一咸,硬塞到小潘手里。

    三胞胎总是最惹人注目的,我们一眼就发现了三个穿着一模一样条纹连衣裙的女孩子,大姐显得最活跃,全班为我们表现合唱时,就是她上来打拍子。她们的父母一个要养塘、一个在菜场摆摊卖虾,起早摸黑,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根本顾不上孩子,因为是三胞胎,父母也付不起培训班的费用。所以,以往的暑假,她们就在家守着电视过,结果三个人都看成了近视眼。

这次,居然3姐妹都上了公益班,13岁的叶肖霆开心极了:“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的知识,还交了许多新朋友。”而二妹叶肖晶则会画素描了,还学会了用音标拼英语单词,这些都是她从未有过的体验……

全班年纪最小的傅焕娜只有10岁。懂事的她却已经是4年级的学生了。她上这个公益班还真一波三折呢。当初,学校老师将她推荐上来了,小潘打电话去核实情况,一听对方父亲说开了一家蜂蜜店,就说:你是小老板啊!我们这里只接收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这一说,对方的眼泪都快落下来了。原来,小焕娜父母离异,小妹妹才3岁。他开了个小小的蜂蜜店,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本来日子倒还过得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父亲生病一下用去了20多万,去年母亲又大病一场,化去了12万元,这对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为了还债,他将房子都卖了!知道了这个情况,小潘对小焕娜总是特别关照。小焕娜在这里也很开心,她自信地告诉我,这里有好多老师我都喜欢,比如说书法老师,他很有耐心,这里该怎么写那里该怎么写还让我们上去体会一下,我还被表扬了呢。比如说趣味英语老师,真的很有趣,跟着她学会了很多的英语单词,还教会我们一个顺口溜呢。不过我最喜欢的是音乐老师。我喜欢唱歌。

她以后会成为个歌唱家吗?也许有一天她会美梦成真。到时,她一定会想起这个整洁的小楼,想起这个年轻漂亮的牟老师,想起正是在这里,她第一次爱上了唱歌。

“这里,充满快乐;这里,撒播关爱;这里就是同心假日学校。而对我来说,这里是新的一切。”这是上课一周后,“同心”假日学校的学生应金华写的一篇日记。    

应金华是城中小学5年级的学生,他最喜欢的是写作,可惜家境的贫困使他从来没有条件能得到培训,这个公益班竟意外地圆了他的梦。

教阅读与写作的是徐建利老师,她是城东小学的副校长,政协委员。她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特别认真,几乎我采访到的家长与学生都用钦佩的语气对我说:徐老师每篇作文都为我们面批的。他们让我看徐老师批改的作文,果然,红笔圈圈点点,有许多地方还直接示范性地为学生写上一大段话。难得的是几乎每篇作文都有!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可不是在正规的学校,而仅仅是一个公益性的暑假班啊!在这圈圈点点的批批改中,我看到了爱,看到了认真,看到了责任!

于是,我挑选了有着这位老师仔细认真批改的应金华的一篇作文,并在下面端端正正具上了“指导老师徐建利”。

我要将它推荐到报刊去发表,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老师的付出、老师的爱!

 

我们的文章即将结束了,然而,“同心”假日学校的故事还刚刚开始。年轻的宁海统战部副部长、“同心”假日学校校长蒋敏说起“同心”假日学校满是激情:“我们是为党外人士服务社会搭建一个平台,更是为困难家庭、为留守儿童做一件好事、实事。这样的事,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做得更大、更实、更好,将它做成一个品牌!”

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同心假日学校公益班已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传递着一个导向。相信明年,后年、再后年,将会有更多的志愿者、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像他们一样,投入到为孩子们输送爱的行动中来,这样的公益事业一定会办得更好更多,一定会有更多更多的留守儿童与贫困孩子走进这片充满着爱和阳光的天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