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
信息来源:宁波民盟 信息作者:风涛 弓正 发布日期:07-12-05 阅读次数:
——宁波诺丁汉大学成功创办3周年记
发展发展,“文教之邦”面临人才荒
宁波自古人杰地灵,7000多年河姆渡文化孕育出的“文教之邦”,曾令宁波历史上人才辈出。甚至到近代,宁波也一直因各类人才的大批量涌现而声名远扬。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宁波籍的人士竟占到了85位之多,按籍贯计算居全国各城市首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宁波教育基础一直落后于全国同类城市。1984年,当宁波被国家列为改革开放城市时,拥有500万人的宁波却仅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1500名,其中高级职称83人,中级职称3334人,每万人中科技人员只有99.2名,不足1%,远远低于全国同等城市水准。由此,在宁波的经济总量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一直严重地偏低,如1997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9%,而且当时的宁波全市只有3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所,拥有全日制本科生5000余名,研究生为零。到1999年,宁波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7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9193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四位。全市拥有工业企业近8万家,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498家,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50亿元,居全省首位。私营企业发展尤其迅猛,当年共有注册资本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134家,其中10家净资产超亿元;按销售额统计,超过5000万元的有68家,超过亿元的有19家,当年在全国首次举办的500家最大私营企业评选中,宁波有9家榜上有名。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呈蒸蒸日上之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宁波人才紧缺的“瓶颈”问题一直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当时的宁波,工厂缺人才,农村缺人才,各级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缺人才,政府机关也缺人才!这一现状,当然也引起了宁波市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深入研究和深刻思考,1999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出要加快发展高科技,推进教育现代化,并将建设跨世纪人才队伍作为宁波发展的当务之急,长远之计和全局之要,为此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大力实施科教兴市的“一号工程”,其核心内容就是:到2005年,全市基本构造起终身教育体系、创新体系和产教结合体系,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要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此,宁波的教育发展也开始与经济腾飞相呼应,快马加鞭地开始了大发展。
开放开放,宁波诺丁汉大学横空出世
在传统的体制下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动脑筋想办法,短时间内的宁波高等教育显然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形势需要和现实困境,勤劳智慧,勇于开拓的宁波人最终选择了迎难而上。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局激励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波充分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把握住浙江省市级政府举办和管理高等教育权责扩大的机会,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率先一举冲破了昔日大一统的教育体制樊笼,瞄准民办高等教育做文章:通过国有民办,通过部分成人高校改革、整合以及部分中专学校升格等途径,使宁波的高校教育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让全国为之震惊,并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目光的“万里现象”。1999年2月,浙江省农技师专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普通高校改制实践,改制后的学院国有性质不变,仍由省教育厅主管,但在办学方式上则交由浙江万里教育集团举办。先河一开,顿时国内教育界激起层层风浪,从此,如火如荼的全国高校教育改革拉开了实质性序幕。风火狼烟中,敢为人先的宁波并没有因此停住脚步,而是越走越快,步幅越迈越大,2004年3月,与万里学院改制实践仅仅相隔5年,由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又横空出世。作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从一开始“复制”到宁波,其所带来的就是一股清爽的春风:学校建成后不仅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和满足宁波乃至浙江学子就读世界名校享受国际级优质教育服务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她带来的了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和由此所形成的我市高校教育开始走上以公办高等教育为主、公办与民办并举,政府以较小的投入和宽松的政策,带动了社会力量对教育加大投入的新格局,实现了我市教育体制进一步创新,让我市的高校教育从此走上了大众化进程的快车道。
突破突破:他山之石强攻宁波教育之玉
宁波诺丁汉大学自创建之初就在宁波高校教育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战略谋划中担当着重要的先行开拓者的角色。建世界名校,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令政府决策者与学校创办者的思想达成高度统一,也推动着学校建设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在高起点上起步发展。今天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不仅建起了独立的校园,而且教学方式也完全采用全英模式,教材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引进,师资全部由英国诺丁汉大学选聘,教师上课用英语教学,质量评定全面采用英国诺丁汉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颁发英国诺丁汉大学文凭。作为一所以工商管理教学为特色的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还建有国际商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国际研究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和英语语言学院,提供多个本科、研究生层次专业教学;同时设有包括亚太研究所、比较文化研究所、英语语言教学中心、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目前,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师资大致由二部分组成,即约二分之一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另外约二分之一则由英国诺丁汉大学面向国际社会招聘。学校规定:所有的老师必须持有国外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文凭,并且有在国外工作、生活经历。管理人员中受过英国教育且经验丰富的人员所占比例已达21%,中方管理人员也都被要求英语熟练,有英国或西方学习经验,并具有受英国或国际承认的学位证书。至今,学校已拥有专任学术英语及专业课程教学的外籍教师140多名,有来自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全日制国际生、学年或学期制的交流学生等国际生源近100人。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国际生的比例将逐渐达到在校生总数的25%。为营造全方位的英语氛围,宁波诺丁汉大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交际等场合只能说英文,还通过设立英语咖啡厅、放映英文原版电影、组织英语文化沙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虑到学生进校时英文水平普遍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本科学制由国外通行的3年延长至4年,这和中国学制吻合起来了。到大三时,该校本科生可根据自愿原则,去英国本部或其他海外高校交流学习半年或一年;或通过交换项目与海外学习项目前往其他世界著名院校学习,本科毕业后可申请去英国本部读研究生。而为保证学校一流的教学质量与国际声誉,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兼宁波诺丁汉大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表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生人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将初步控制在4000人之内,并且今后也不准备扩大规模把自己办成一所综合性大学。他说高校就如同一场交响乐,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宁波诺丁汉的想法就是要小而精,既有英国的教育特色,又有中国的文化精髓。
奋进奋进,为“东方的哈佛”之梦早日成真
浙江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会主席徐亚芬早在10多年前就曾有过一个梦想:要在宁波打造一所“东方的哈佛”。她认为,经济要上去,培养人才就要上去;人才要上去,靠的是教育。徐亚芬显然是早早就看到了浙江作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省份,而宁波作为浙江省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所据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环境。所以,这位宁波教育界的著名实业家,在自己的这一念头刚刚萌发的时候,便以宁波人所特有的精明,选择了“先请世界一流大学来带带我们”这条可以少走许多弯路的办学之路,并且说到做到。很快,宁波诺丁汉大学便在她执着的圓梦行动中应运而生;很快一座现代化的由世界名校协助创办的高水准大学建立起来。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亚芬每每都笑着说:“(那时)每当我说起这个想法,很多人认为很可笑,认为简直就是天方夜谈。”“(但是)我相信,只要认真地去做每件事,很多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今天波诺丁汉大学的建成算是已经完成了这一梦想的第一步。下一步她准备再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通过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优势学科中注入到中国本土,通过加强和扩大目前已在实施的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五大洲的18个国家20多所院校间的合作办学,特别是师资互派,毕业生到合作院校就读等方式,逐步实现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更具鲜活特色的大学。到那时,学校将是一所可以把学生培养成熟悉中西方文化,熟练掌握和运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国际化思维与视野,达到诺丁汉大学专业水平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且特色鲜明的高水准的中外合作大学,再下一步,徐亚枌用她一贯的激情语调说:“一百年不行,就用三、四百年。”为了这一梦想,徐亚芬在不停地努力着,为了这一梦想,《宁波市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已经提出:至2010年,将力争使宁波诺丁汉大学成为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中外合作办学典范,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浙江万里学院成为省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为了这一梦想,一大批为了宁波明天的发展执着不懈的人们都在努力着。